隨著洪水退去,各地加快農業生產恢復,重慶市派出數千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,為農戶開展技術指導,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。
在墊江縣桂陽街道萬安社區,被洪水沖刷過的水稻、紅苕傾倒在地。農技人員就地進行農業技術指導,講解清洗葉面污泥、加強病蟲害管理等技術要領。
“100多名技術員分成8個組,下沉到全縣26個鄉鎮街道,幫助農民盡快恢復正常生產。”墊江縣農業農村委果品蔬菜管理站副站長楊光霞告訴記者。
位于潼南區柏梓鎮的這個葡萄種植基地,有50多畝大棚被淹。退水后,農技專家和青年志愿者第一時間行動,攜手清淤、消殺,最大限度減少農戶損失。潼南區柏梓鎮農服中心主任楊建華表示,能保果就爭取保果,同時做好清溝排水、藥物防治,確保葡萄盡快恢復生長。潼南區百姓種養殖股份合作社負責人劉琦林介紹,農技專家為他們提供了科學的救災方案,基地正在逐步恢復正常生產。
在長壽區八字村,村民們正在農技人員幫助下排出田間積水,讓受淹秧苗盡早出水;梁平區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力量,奔赴各街鎮、涉農企業指導消毒滅菌等工作,定制減災對策,做好災后農業生產。
梁平區畜牧漁業發展中心副主任侯權書透露,通過成立專職隊伍,進行防疫工作督導,嚴格落實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,全面做好汛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。
市農業農村委介紹,目前,全市19個指導組已深入受災比較嚴重的鄉鎮,包區域包片上門宣講農業生產補救措施;全市數千名農技人員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方式,已開展農作物、畜禽等技術宣傳500多場次,全力降低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。
來源:第1眼-重慶廣電
微信-南
微信-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