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子是農業的“芯片”,推動種業振興是構建農業新質生產力、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。今年是種業振興行動由“三年打基礎”轉向“五年見成效”的關鍵一年,如何在穩糧保供的根基之上,提升種質資源利用、種業生產效率,提高我國種業產業鏈核心競爭力,是當前種業行業關注的重點。
物聯網、大數據、AI等數智技術與種業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應用,為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。日前,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,其中就明確提到了“加快建設國家級和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(圃)”、“建設智能化現代化的農作物優勢制種區”、“集成推廣智能播種收獲、高效去雄等智能設備”、“打造智能育種平臺”、“完善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”等一系列舉措,從政策層面為數智技術在種業領域的融合應用指明了方向。
種業振興是個系統化工程,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多點發力。托普云農將數智技術與品種創新、擴種繁育、流通推廣、安全監管、公共服務等環節深度融合,實現種業產業育、繁、推、管、服一體化協同,助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種業創新體系,打好種業翻身仗。
數智育種助力提質增效
加強種源核心技術攻關和育種創新,是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、種源自主可控的關鍵。托普云農深諳科研育種痛點,將智能感知、機器視覺、AI算法模型等技術與育種場景的真實需求相結合,為育種創新注入數智力量。
在人工環境方面,托普云農運用高精度傳感器、物聯網等技術,實現多色光源下高精度、高可靠性的環境智能化調控,廣泛適用于種質資源保護、植物生長培育、抗逆性及病理性研究等場景。
在表型研究方面,托普云農精研機器視覺、深度學習等AI算法,結合多種先進成像技術,實現不同生境下,植物器官、單株、群體等上百種表型數據的高精度、高效率、高通量自動采集與智能化分析,滿足抗逆種質篩選、植物生長與營養分析、病蟲害機理分析等研究需求,大幅提升育種效率。
在科研管理方面,托普云農打造育種信息化管理系統,打通材料管理、親本組配、試驗設計管理、品種選育分析、系譜追溯等育種全流程數字化閉環,實現育種科研過程的規范化管理、數據化分析、可視化展示。
建設高標準現代制種基地
擁有高質量的現代化農作物制種基地,才能保障優質良種自給自足、穩產高產。托普云農以高標準農田為基準,自主研發作物需水、土壤墑情預測、病蟲害監測預警、小氣候訂正等一系列農業AI算法模型,例如玉米雄穗識別算法,依托無人機設備,實現自動巡田-去雄完成度分析-未完成區域圖像繪制的閉環管理功能,智慧化支撐玉米去雄工作,提高工作效率。
在農情智能監測、AI智慧決策的基礎上,托普云農運用多種數智技術助力實現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、植保無人機精準施藥、農機自動作業等構建覆蓋種業生產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體系,大幅提高種子生產效率與質量。
托普云農助力建設湘東區現代化制種基地
大數據賦能產業精準治理
在品種推廣、安全監管等方面,托普云農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單品種產業大數據平臺,省級種業監管服務平臺等,以標準化、規范化思維構建種業大數據底座,整合和采集繁育、價格、貿易、消費等環節數據資源,運用大數據技術形成完善的業務管理、數據共享、決策咨詢、公共服務體系,實現生產、管理、服務一體化支撐,賦能產業精準治理。
基于深厚的數智技術研發應用能力,以及在品種創新、繁育制種、流通推廣、安全監管等種業產業鏈各環節的豐富服務經驗,托普云農先后參與建設了國家南繁研究院種業創新中心植物艙、三亞耐鹽堿水稻試驗基地、中亞農科院種質資源庫數字孿生、萍鄉市湘東區智慧種業服務平臺、浙江鄉村大腦“浙農種業”云平臺等數智種業標桿案例,積極推動種業產學研用融合發展。
托普云農建設種業產業標桿案例
隨著數智企業與科研機構、種業企業、種業監管部門的深化合作,數智技術在種業領域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普及和推廣。托普云農將與種業產業鏈各方伙伴繼續攜手,在政策支持、市場驅動、技術進步的共同作用下探索形成“育、繁、推、管、服”數智化協同發展的產業新模式、新格局、新業態。
微信-南
微信-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