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“通過良田、良種、良法、良機、良制的集成運用,玉米平均畝產達到607.2公斤,比對照田塊增產58.5公斤,增產率達到10.7%。”近日,重慶市大面積單產提升綜合技術解決方案集成示范與推廣項目,在開州區臨江鎮新壩村示范片通過專家組測產驗收。測產現場,專家組選取了示范片的3個代表性田塊進行實地測產。結果顯示,在
-
湖北是長江中下游“一種兩收”再生稻種植的重點區域。8月18日,記者從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,全省再生稻頭季收割基本結束,產量、品質和效益均比上年有所提升。“湖北再生稻現在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,重點是提升周年產能。”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組成員、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黃見良介紹,相較一季中稻,機收再生稻畝增
-
今年,安徽省夏糧實現開門紅,呈現面積、單產、總產“三增”的喜人形勢。而在飯碗里占據重要位置的秋糧,更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。當前,正值秋糧作物產量形成、重大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。只有毫不放松抓好秋糧生產和農業防災減災工作,全力打好“秋糧保衛戰”,才能奮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。當前秋糧病蟲害防控
-
種子是農業的芯片,想被認定為一顆好種子,首先要通過“體檢”。托普智能考種分析系統 TPKZ-3、TPKZ-3-L可謂是火眼金睛,能輕易看透每一粒種子的優缺點,短短3秒,就能得到上千顆種子的總粒數、千粒重、粒型參數、百粒重、平均值(長、寬、長寬比、面積、周長)、標準差、顏色分析等數據。考種系統主要運用圖像
-
目前,正是“七下八上”防汛關鍵期。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,氣象災害重發、多發、頻發,給農業生產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。為此,甘肅省加大災害預警監測力度,積極推廣科學減災技術,全力以赴奪取秋糧豐收。為何暴雨頻現“那晚雨勢洶涌,洪水一夜間席卷而來,家里十多袋麥子、玉米、黃豆,還有冰箱、鍋碗瓢盆
-
眼下正值我市水稻收獲的大忙時節。8月8日,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,今年我市預計有800余萬畝水稻實行機收,機械化率有望提高至80%。8日上午9時許,榮昌區安富街道普陀村,在一片金黃的稻田里,4臺收割機來回穿梭。“今年我一共種有700多畝水稻,目前已陸續開始收割,計劃10來天時間全部收完。”看著“鐵牛”收割、脫粒、碎
-
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。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,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提出,要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,抓好農業生產,努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。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信息顯示,耕地總量持續快速減少勢頭初步遏制。去年我國耕地進一步實現凈增加,實現總量“三連增”,守住了18億畝耕地紅線。
-
喜看稻菽千重浪,又是一年豐收時。近期,安徽220萬畝再生稻迎來收割季,當地種植戶正搶抓農時和當下晴好天氣,加緊收割、晾曬頭季稻,確保顆粒歸倉。再生稻是播種一次、收獲兩次的水稻,頭季收割后,利用稻樁重新發苗、長穗,能夠再收一季,再生季具有生長期短、成本低和米質優等特點,經濟效益顯著。近日,在安
-
日前,202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“糧棉重大病蟲防控技術指導”專家服務基層示范團活動在新疆博樂市啟動。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陸宴輝等8位來自疆內外植物保護領域的專家與基層農業技術人員、種植大戶等共同交流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,對生產中的技術問題答疑解惑,讓先進技術在生產一線發揮實效。新疆維吾爾
-
稻香阡陌,品味人間風味。上萬年來,稻米養育了人類,并仍在將來,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根基。因此,水稻的產量至關重要,而水稻穗數是影響產量的關鍵因素,快速準確的穗數統計對提高水稻產量具有重要意義。托普水稻畝穗數TPDS-1,利用先進的圖像處理與識別技術,深度學習目標檢測技術能迅速計算畝穗數、在線自動計算理